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科语文

荷花教学实录

2025-01-25 10:05:00


荷花教学实录(通用8篇)

荷花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师:你能学学吗?

  生做翘嘴巴的样子,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还能想象荷花的姿态!(又一阵笑声)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还有你觉得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也想象到荷花的一种姿态!(笑声)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师:你的想象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师: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

  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想用“蹦”!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生: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王老师在荷花池边给我们上课!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我已经会背了!

  师:再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生:我想说,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我打算这样赞美荷花:荷花你真迷人呀!

  生:我想对大自然说,你太了不起了,你再多给我们创造美丽的荷花吧!

  生:我做了一首诗来赞美荷花!

  师:来,念给我们听听!

  生:荷花!西瓜熟时荷满池,荷花荷叶龙凤配……(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你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诗人,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

  (还有很多学生想说)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生:(激动)好!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师:这节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合作!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师:你能学学吗?

  生做翘嘴巴的样子,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还能想象荷花的姿态!(又一阵笑声)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还有你觉得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也想象到荷花的一种姿态!(笑声)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师:你的想象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师: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

  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想用“蹦”!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生: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王老师在荷花池边给我们上课!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我已经会背了!

  师:再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生:我想说,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我打算这样赞美荷花:荷花你真迷人呀!

  生:我想对大自然说,你太了不起了,你再多给我们创造美丽的荷花吧!

  生:我做了一首诗来赞美荷花!

  师:来,念给我们听听!

  生:荷花!西瓜熟时荷满池,荷花荷叶龙凤配……(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你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诗人,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

  (还有很多学生想说)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生:(激动)好!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师:这节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合作!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学实录 篇3

  [前言]刚上完叶圣陶的佳作《荷花》,不禁被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姿态所深深吸引,余兴未尽,今天的“小记者”习作指导课上,我又围绕着“荷花”这一话题来一次主题开发——

  [流程]

  第一板块:

  1、出示谜语猜一猜: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刚一出示,立即有不少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言——“荷花”)

  2、细细品读:这则谜语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征?

  生:因为荷花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说“坐在水中央”。 

  生:“阵阵放清香”,说明荷花芳香扑鼻。

  师:是吗?你注意到了“清香”吗?

  生:哦,是荷花发出一阵阵淡淡的香气。

  师:为什么把荷花说成是“小小一姑娘”呢?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

  生:这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生:这是一个纯洁的小姑娘。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

  生:这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生:这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小姑娘。

  (嘿,想不到学生还记得这句话,看来是我上课时补充的资料起了作用。)

  生:这是一位“身穿粉红袄”的小姑娘。

  生:老师,也有白色的荷花呀,为什么这里说是“粉红袄”呀!

  师:对呀,荷花有白的,也有粉红的等颜色,出谜语的人写出了其中一种颜色的荷花。如果你喜欢白荷花,这一句你会怎么编呢?

  生:“身穿白衣袄”。

  生:“身穿白衣裳”。

  (师眼睛一亮,猛然发现“白衣裳”还可以大做文章呢!于是暂时缓缓第二板块,让其继续“开枝散叶”)

  师:“白衣裳”用得多好呀,还记得老师说过,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一条是利用押韵的方法,就是说每句末尾的韵母是相同的,比如说这则谜语的末尾几个字:娘、央、香,它们的韵母都是“ang”,现在大家再给它加一个“裳”,那更加朗朗上口了。你们的水平真是不错,我们赶紧把改编后的谜语朗诵出来吧!

  (尽管学生对“压韵”一说还似懂非懂,但赞赏的话人人都爱听,因此个个喜滋滋的,朗诵得可起劲的,不一会儿纷纷嚷着都能背诵了呢!于是此时教师趁热打铁——)

  师:我们还能自己再编一则关于荷花的谜语吗?赶紧试试,可以自己独个儿编,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编,呆会儿看哪一个、那一组同学编得最精彩!

  (生立即行动起来,约两分钟,几双手举了起来)

  生:“小小一姑娘,站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池边放清香。”

  (哦,抄袭成分还挺多的)

  师:你为什么要把“坐”改成“站”呢?

  生:“坐”说明荷花长出水面不高,看起来就像是坐着的样子。而“站”是说明荷花长出水面很高,亭亭玉立的样子。

  师:嗨,改得很贴切呀!

  生:……(雷同,省略)

  师:还有别出心裁的吗?

  生:“亭亭玉立小姑娘,站在水中央……”

  师:我又发现了宝藏:“亭亭玉立小姑娘”,7个字的,谁能在第二句的前面再加上2个字呢?”

  (师赶紧板书:亭亭玉立小姑娘)

  生:“一直站在水中央”

  师:可以,不过,你发现“第一句中的“亭亭”了吧,如果能对应起来,那就更好了。

  生:“个个站在水中央”

  师:有进步!

  生:“静静站在水中央”

  师(惊喜地):“静静”用得太神了,这是一个多么文静的小姑娘啊!这不正是荷花的特点吗?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这则谜语编得更精彩!

  (师继续板书:静静站在水中央)

  生:穿着一身白衣裳。

  生:不对不对,前两个字要一样的。

  师:这倒不必,一般是1、2两句相对应,3、4两句相对应。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身穿纯洁白衣裳”

  师:你们听出他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吗?

  生:“纯洁”用得好。

  师:是呀,跟“纯洁”相连的还有一个词是“无瑕”,我们也可以说——

  生:“身穿无瑕白衣裳”

  (师继续板书:身穿无瑕白衣裳)

  师:就剩下最后一句了,大家可要有更精彩的创意呀!

  生:“水池旁边放清香”

  师:倒蛮顺口的,还有吗?

  生:我想改一个词,“水池旁边飘清香”。

  师(眼睛一亮):为什么?

  生:因为荷花的香气是淡淡的,它应该是一阵阵地飘来。

  (是常冒出惊人之辞的大楠——个子高高的、胖胖的,平翘舌音的辨别是他的“拦路虎”,虽有时口齿不清,但词句积累蛮多的)

  师:你真有见地,荷花淡淡的香气随风飘来,还若有若无呢!

  (师赶紧板书:飘清香)

  师:前面四个字该什么好呢?

  生:“池边阵阵飘清香”

  (还没等教师发言,一生小声嘀咕:“俗”——是“三道杠”的小严)

  师:哦,你的要求还蛮高的吗?你有更“雅”一点的吗?

  (小严连连摇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又有几个发言,结果大家都不满意。突然——)

  生:老师,你给点提示嘛!

  生:对对,说出第一个字也行!

  (看来学生把希望压在我地方了。这可给我出难题了,说得一般那可是比他们还“俗”了。情急之下,还真给“逼”出来了——)

  师:“夏色满池飘清香。”怎么样,能过关吗?

  生:太妙了!(还是小严)

  师(边板书“夏色满池”边笑着反问):你评评“妙”在何处?

  生:“满”写出了荷花的多,“夏”写出了荷花生长的季节。

  生:“池”写出了荷花生长的地点。

  师:其实“夏色满池”的说法,我是模仿了一句千古名句。有一首古诗叫《游园不值》,后两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看,老师已经把这首大家共同创作的谜语,也可以说是诗歌板书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咱们的这首“智慧结晶”吧!

  生齐读——熟读成诵——认真抄写

  亭亭玉立小姑娘,

  静静站在水中央。

  身穿无瑕白衣裳,

  夏色满池飘清香。

  第二板块:

  1、提炼特征

  师:我们编了精彩的诗歌,还想不想编一个童话呀?

  生:童话?

  师:是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荷花与别的花有什么不同?

  生:它生活在水里。

  生:它“出淤泥而不染”。

  师:还有一种花也跟荷花差不多,也生活在水中,它是什么花呢?

  生:水仙。

  师:你们能说说水仙花和荷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答略)

  2、提供范例

  师:前几天,四年级的同学根据水仙花的特征编了一则童话,想听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朗读《水仙花的传说》(见小板凳老师的案例《把丰富的想像留住》)

  3、学生合作编童话

  4、一生上台说童话(其余在他说不下去或说的有出入时可补充,调整)

  [后记]感谢资源共享,感谢小板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案例。早就想“挪为已用”,也特意备了课,做了课件。但前段时间班级电脑屡出故障,没了“拐杖”,也就拖着没用——却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借“荷花”再次启用,看来效果挺好的。下星期学生交上习作,有时间选几篇借学校论坛“刊登刊登”!

荷花教学实录 篇4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王老师在荷花池边给我们上课!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我已经会背了!

荷花教学实录 篇5

  今天学生似乎很兴奋,课堂效率也较高,因此记录下其中的过程。

  师:把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觉得这荷叶怎么样呀?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荷叶怎么样啊?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荷叶很多?

  生:挨挨挤挤。

  师: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很多。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挨挨挤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一点缝隙也没有。

  生:我感到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还从哪里也感受到荷叶的茂盛?

  生:一个个,说明很多很多。

  师:好像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荷花多得怎么样?

  生:好像接到天边了一样。

  师:你们体会的真好呀。再看看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它很大。

  生:我感到它很圆。

  师:是呀,形状很美丽。

  生:我还感受到它很绿,颜色很好看。

  (师板书:叶:多、绿、圆)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作者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先写了荷叶呢?

  生:如果没有这些荷叶,怎么会有美丽的荷花呢?

  师:对呀,荷叶是衬托荷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么茂盛的荷叶,才会生长出美丽的荷花来。

  那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自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划句,交流)

  生:我喜欢花骨朵儿的句子。(读句)(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这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那是怎样的花骨朵儿?我们来用手做一做。

  怎样做才叫“饱胀”?

  生:就是马上要开放了。

  生:就是含苞待放。

  师:是呀,它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它好像吃饱了肚子,肚子要破裂了一样。

  生:好像里面有个娃娃正想探出头来看看呢。

  生:好像手脚都要伸出来了。

  师:是呀,这多荷花好像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蕴藏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恨不得马上要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样!

  生:“马上”还说明它心情很急切!

  师:对呀,那谁来读读看,能把这急切与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生读句)

  师:还喜欢哪朵荷花?

  生:我喜欢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

  师:(出示)为什么呀?

  生:它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很娇嫩。

  师: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娇嫩?

  生:才

  师:什么是“才”?

  生:就是刚刚。

  师:用手做一做这朵荷花,你感受到它怎么样?

  生:非常美丽。

  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全展开来。

  生:非常的美好。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它太娇嫩了,不忍心打扰它。

  (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的荷花吗?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出示)你喜欢它什么呀?

  生: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具体说说。

  生:它那嫩黄色的小莲蓬很可爱,嫩黄色又显得很娇嫩。

  生:嫩黄色看起来很新鲜,一个“小”又显得很可爱。

  生:老师,我感觉到“露出”好像是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小孩子露出了手和脚来一样。

  师:我明白了,你是感觉这个小莲蓬是多么新鲜,多么娇嫩,有多么富有生命力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

  师:再看看前半句,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些花瓣全都展开了。

  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个“全”和上一句的“才”。有什么区别。

  生:“才”是刚刚,“全”是很充分的展开了。

  师:你们伸出手臂来做一做,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好舒服啊。

  生:我感觉自由自在。

  生:我感觉无拘无束。

  师:是呀,多么自由,多么舒展,你们能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句。)

  师:在来看看,还有一句描写的很好。(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冒”。

  师:“冒”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冒就是探出头来的意思。(板书:探)

  生:是长出来的意思。(板书:长)

  (分别板书:钻、伸、露)

  师: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

  生:“探”字好像偷偷摸摸的样子,可是白荷花不需要偷偷摸摸,她是光明磊落地长出来的。

  生: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

  生:“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 “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

  生:“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冒”字就说明白荷花主动从荷叶里长出来,也可以说明荷叶很多。

  生: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纯洁美丽,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你们能用这样的练习来说话吗?(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仿佛___________。)

  生:……她仿佛在看看这大自然的美景。

  生:……她仿佛在和荷叶亲切地交流。

  生:……她仿佛在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她美丽多姿的身影。

  师:交流了这么多的荷花,书上用了哪个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有的……有的……有的……)

  刚才出示的这些句子,谁能按课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一下?

  (指名一生上来重新排列)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描写这些荷花的时候没有按照花骨朵—才展开—全展开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师:你真爱思考,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都摇摇头)

  师:你们想想,当时作者看到的荷花多吗?放眼望去怎么样?

  生:哦,因为荷花太多了,他来不及观察。

  生:用这样的方式想说明荷花很多。

  师:是呀,荷花很多,不用一定的顺序来写也可以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美妙的感觉。

  师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们瞧,作者对这一池的荷花是多么——喜爱呀!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问):老师,哪个画家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呀?

  (很多学生说):我觉得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下来。

  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是哪个画家能有这个本事画下这一大幅活的画呀?

  生:是大自然,是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这个本事。

  师:对呀,这都是大自然的魅力,赋予了我们这么生机勃勃的画面,是大自然的神力,创造出如此曼妙无比的世界,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亲信可爱,充满活力的一切。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课文吧!

  (点评:本来以为,对“画家”的理解可能会有些难度,但现在知道了,只要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理解、解决,什么叫“呼之欲出”就是这样来的吧。)

荷花教学实录 篇6

  设计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美好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5、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6、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教学体会: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这一节课中虽不能全面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已有些尝试及体现。留心课中细节,就会发现这节课正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综观这一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体现学生认知循序渐进,逐级上升的点。比如: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课堂上教者在“导而弗牵”这一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处理得比较适度的。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记得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持相反的两种观点: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对此,我们也还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争论。最后还是认为该用,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记得她在上课时,同学们都说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说“荷花太美了”有的说“叶圣陶爷爷写得太美了”……那是学生多么好的一个听读感悟的心理历程啊!这一切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 “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三、课件美化了语文课堂。

  好的课能处处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课堂上教者得体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大方的举止都应是体现这样的目标的。新的课越来越多地得益于优美的课件的辅助,这节课课件也给了学生有艺术美的享受。课件伊始曾出现了一幅配图的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那国画的选配那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都体现了多媒体的魅力,它从声音、图象、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民族味,艺术味,为学生领悟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课件设计真正美化了语文课堂。

荷花教学实录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0

  《荷花》教学实录 

  今天学生似乎很兴奋,课堂效率也较高,因此记录下其中的过程。

  师:把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觉得这荷叶怎么样呀?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荷叶怎么样啊?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荷叶很多?

  生:挨挨挤挤。

  师: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很多。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挨挨挤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一点缝隙也没有。

  生:我感到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还从哪里也感受到荷叶的茂盛?

  生:一个个,说明很多很多。

  师:好像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荷花多得怎么样?

  生:好像接到天边了一样。

  师:你们体会的真好呀。再看看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它很大。

  生:我感到它很圆。

  师:是呀,形状很美丽。

  生:我还感受到它很绿,颜色很好看。

  (师板书:叶:多、绿、圆)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作者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先写了荷叶呢?

  生:如果没有这些荷叶,怎么会有美丽的荷花呢?

  师:对呀,荷叶是衬托荷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么茂盛的荷叶,才会生长出美丽的荷花来。

  那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自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划句,交流)

  生:我喜欢花骨朵儿的句子。(读句)(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这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那是怎样的花骨朵儿?我们来用手做一做。

  怎样做才叫“饱胀”?

  生:就是马上要开放了。

  生:就是含苞待放。

  师:是呀,它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它好像吃饱了肚子,肚子要破裂了一样。

  生:好像里面有个娃娃正想探出头来看看呢。

  生:好像手脚都要伸出来了。

  师:是呀,这多荷花好像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蕴藏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恨不得马上要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样!

  生:“马上”还说明它心情很急切!

  师:对呀,那谁来读读看,能把这急切与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生读句)

  师:还喜欢哪朵荷花?

  生:我喜欢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

  师:(出示)为什么呀?

  生:它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很娇嫩。

  师: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娇嫩?

  生:才

  师:什么是“才”?

  生:就是刚刚。

  师:用手做一做这朵荷花,你感受到它怎么样?

  生:非常美丽。

  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全展开来。

  生:非常的美好。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它太娇嫩了,不忍心打扰它。

  (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的荷花吗?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出示)你喜欢它什么呀?

  生: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具体说说。

  生:它那嫩黄色的小莲蓬很可爱,嫩黄色又显得很娇嫩。

  生:嫩黄色看起来很新鲜,一个“小”又显得很可爱。

  生:老师,我感觉到“露出”好像是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小孩子露出了手和脚来一样。

  师:我明白了,你是感觉这个小莲蓬是多么新鲜,多么娇嫩,有多么富有生命力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

  师:再看看前半句,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些花瓣全都展开了。

  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个“全”和上一句的“才”。有什么区别。

  生:“才”是刚刚,“全”是很充分的展开了。

  师:你们伸出手臂来做一做,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好舒服啊。

  生:我感觉自由自在。

  生:我感觉无拘无束。

  师:是呀,多么自由,多么舒展,你们能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句。)

  师:在来看看,还有一句描写的很好。(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冒”。

  师:“冒”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冒就是探出头来的意思。(板书:探)

  生:是长出来的意思。(板书:长)

  (分别板书:钻、伸、露)

  师: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

  生:“探”字好像偷偷摸摸的样子,可是白荷花不需要偷偷摸摸,她是光明磊落地长出来的。

  生: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

  生:“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

  生:“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冒”字就说明白荷花主动从荷叶里长出来,也可以说明荷叶很多。

  生: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纯洁美丽,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你们能用这样的练习来说话吗?(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仿佛___________。)

  生:……她仿佛在看看这大自然的美景。

  生:……她仿佛在和荷叶亲切地交流。

  生:……她仿佛在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她美丽多姿的身影。

  师:交流了这么多的荷花,书上用了哪个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有的……有的……有的……)

  刚才出示的这些句子,谁能按课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一下?

  (指名一生上来重新排列)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描写这些荷花的时候没有按照花骨朵—才展开—全展开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师:你真爱思考,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都摇摇头)

  师:你们想想,当时作者看到的荷花多吗?放眼望去怎么样?

  生:哦,因为荷花太多了,他来不及观察。

  生:用这样的方式想说明荷花很多。

  师:是呀,荷花很多,不用一定的顺序来写也可以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美妙的感觉。

  师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们瞧,作者对这一池的荷花是多么——喜爱呀!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问):老师,哪个画家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呀?

  (很多学生说):我觉得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下来。

  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是哪个画家能有这个本事画下这一大幅活的画呀?

  生:是大自然,是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这个本事。

  师:对呀,这都是大自然的魅力,赋予了我们这么生机勃勃的画面,是大自然的神力,创造出如此曼妙无比的世界,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亲信可爱,充满活力的一切。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课文吧!

  (点评:本来以为,对“画家”的理解可能会有些难度,但现在知道了,只要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理解、解决,什么叫“呼之欲出”就是这样来的吧。)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荷花教学实录 篇8

  师:我们班哪些同学看到过荷花?看过的请举手。

  啊!这么多啊,你们还想不想再看看荷花?

  生:(齐答)想。

  师:好!咱们一起来欣赏。看完以后,大家再来交流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师:(播放荷花的课件。)

  生:(欣赏课件。)

  师:都陶醉了,是吧?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

  生2:我看到正在开放的荷花,还没有开放的荷花,和全部开放的荷花。

  师:你看到的是各种形状的荷花。

  生3:我看到了白色的荷花。

  师:你注意到了荷花的颜色。但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为荷花的颜色换上一个美美的词语?

  生3:雪白的荷花。

  师:雪白,哦!比普普通通的“白色”这个词可美多了。要是再加一个雪白,那就更美啦!

  生3: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荷花。

  师:听!多美的一个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荷花呀!

  生4: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荷花。

  生5: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好一个“千姿百态”!比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各种形状”要强一百倍!

  生6: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托着美满的荷花。

  师:好花要有绿叶衬啊!你不但关注了荷花,还注意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得真够全面的。

  生7:我看到刚开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芽。

  师:噢,那不叫小芽,叫小莲蓬。(板书“小莲蓬”,组织学生正音。)谁还有话想说吗?

  生8: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师:“亭亭玉立”,太好了!请教一下,这个词语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生8:从课外书上。

  师:好!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儿都能学到语文。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

  师:(在巡视中插话)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

  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俞××同学读得特别投入,咱们先请她来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发现,那个“我”是怎么样看荷花的。

  生1:我觉得他是在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师: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1:(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还有谁也想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话?

  生2:(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谁听出来了,他有几个词语读得特别有滋味?

  生3:雪白的衣裳,微风吹来,翩翩起舞,还有随风飘荡,我觉得他读得特别好。

  师:愿意见好就学吗?好!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他的朗读。

  生3:(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这看似信手拈来的一句话,实乃是一种“个性化解读意识”的尊崇和唤醒。」

  生4:我觉得他不光是有滋有味地看,也是如痴如醉地看荷花。

  师:哪儿让你体会到了如痴如醉?

  生4:(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哪儿看出他痴了,他醉了?

  生4: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在翩翩起舞。

  师:人成了花,花成了人。这不就是如痴如醉吗?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再痴一回、醉一回,好吗?

  生:(齐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太好了!除了这段话,谁从别的地方发现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

  生5:我从第二段中发现,他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师: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一起体会体会,他是不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生5:(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你们自己先练读练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练读这段话。)

  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谁有?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

  生6:(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不简单呐!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她的自信和水平鼓掌。(掌声响起。)向她学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生:(齐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真好!刚才他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

  生1: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2:因为他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

  生3:因为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生4:因为他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仔细的观察。

  师:说得好!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很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读一段话,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作者是在怎样看荷花的?(朗读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也是仔仔细细地在看荷花。

  生2: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想象在看荷花。因为他把一池荷花看成了一大幅活的画,还表扬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生3: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荷花的。他看任何一朵荷花都觉得很美。

  生4:我觉得作者也是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对课文,不仅要说得好,还要读得好。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5:(朗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谁还想读?想读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书,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他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想象着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是吧?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就这么仔细地、投入地、有滋有味地来读,先读一读二、三两个自然段,好吗?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找最美的句子)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划了很多,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那个句子写得也很美。是不是?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美在哪儿呢?

  生1:“碧绿”,“大圆盘”,我觉得写得都很美。

  生2: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花骨朵儿好可爱的。

  生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觉得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写出了每一朵荷花的美丽。

  生4:我最喜欢这句话:“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那么多的句子,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生4:因为我特别喜欢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的很美!

  生5:我觉得这句话最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他是用幻想的方法来看这一池荷花。

  师: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活的,谁见过?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

  生1: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生2:我也觉得“冒出来”很美,让我感觉到荷花长得很茂盛。

  生3:我也认为“冒”很美,就是说荷花正在拼命往上长。

  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就来好好的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1:露出来。

  生2:钻出来。

  生3:长出来。

  生4:顶出来。

  生5:穿出来。

  生6:伸出来。

  师: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是不是?为什么?为什么呢?(学生都没有反应。)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生:(自由朗读)

  师:谁嚼出“冒”的味道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1: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迅速地长出来。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2:悄悄地钻出来。

  师:悄悄地长出来。有点害羞的味道,嗯,这是你嚼出来的味道。

  生3: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也不让谁。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生4:急切的心情。

  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高兴的心情。

  生7:非常激动的心情。

  生8:欢天喜地的心情。

  师: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生9: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10: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11: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生:(齐答)想!

  师:(播放课件,随着音乐和画面,教师旁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

  生:(欣赏摇曳多姿的荷花。)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

  师:白荷花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生1:(读话)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

  生2:(读话)我是一朵洁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美呀!”

  生3:(读话)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美丽的衣裳,穿着碧绿的裙子,在随风飘舞。

  师:荷花仙子来了!真是三生有幸啊!(笑声)

  生4:(读话)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生5:(读话)我是一朵姿态万千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我终于长成一朵美丽而漂亮的荷花了,可以让许多游客来观赏我。”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生6:(读话)我是一朵快乐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夏天可真美,我也要为夏天添一些色彩。”

  「花不异人,人不异花;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因了花而充满生命的情趣,花因了人而彰显精神的高贵。好一个“花人合一”的境界!」

  生7:(读话)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多想找几个小伙伴跟我一起捉迷藏啊!

  师:谁想跟这朵荷花交朋友?

  生:(纷纷举手。)

  师: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他们都是你的朋友。

  生8:(读话)我是一朵充满希望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美丽,这样我就可以成为花中之王了!

  师:同学们,其实呀,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绽放着一朵美丽的荷花。你们心中有,老师的心中同样也有。(播放视频,随着轻柔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老师深情地朗诵——)

  荷花啊

  我只能在诗歌里模仿你的

  皎洁 素雅

  用含苞欲放的语言

  伴你一夏

  我要让蛙声

  像唢呐一样

  大声呱呱

  我要叫醒那些叫做泪水的

  露珠

  和你一起告别晚霞

  荷叶 绿水

  那是没有尽头的夜晚

  荷花啊

  我要送你回家

  回到你我

  秋天那边

  繁华褪尽的家

  荷花啊

  你原本就是因

  皎洁 素雅

  而从池塘的古诗中

  出韵的

  光华

  下课。

相关信息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5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