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做好PPT来提升职场竞争力,幻灯片如何有效提升职场竞争力
常在职场中待着,
难免需要做PPT。
一个人,如果能制作出一份好的PPT,
通常被认为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凡事皆有套路,
我在最近几周的磨(zhe)练(mo)中,
终于有一点门道可以总结一下了。
下面,从PPT的内容和格式两个角度,
来聊聊,什么是做PPT的套路?
PPT的内容如何安排?
通常来说,PPT制作的目标对象明确。
要么是自己的老板,要么和公司内部合作部门的同事,要么是对外的甲方。
而PPT制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回答问题,解决疑虑。
所以在开始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对象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他们希望通过你的PPT,回答他们心里的什么疑惑。
了解清楚之后,PPT的内容就要对症下药,看着靶心出手。
初级的职场小白,会先在收到做PPT的指示后,
马上开始大量地搜集信息。
信息越搜集越多,自己越看越high。
感觉自己对于相关主题有了很深的了解,
但是当开始做PPT时,却觉得哪里都可能是重点,
反而抓不到重点。不知道放什么进去PPT。
更有效率的方法是: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确定了问题之后,就要去拆解问题。
可以使用问题分解树,
一层一层,把最开始最大的问题,分成小一点的问题。
再把小一点的问题继续拆解,直到不能拆解出更小的问题。而手头的数据信息,可以直接回答这些小问题为止。
一般来说,拆解问题的过程也有套路。
就是,这个问题,包含哪些维度?
比如,销售额可以拆解成每笔订单额 X 总订单量,或者用户数 X 客单价等
这里的问题拆解,和自己所在行业的知识有关。
掌握一些行业模型会比较有帮助。
拆解完问题之后,
就是怎么在PPT里呈现出来了。
一般来说,PPT的呈现过程,和自己的思考过程是相反的。
思考是从散点的证据开始,总结并发现结论的。
而到了PPT里,要结论先行,然后摆出论据来证明这个结论。
内容的问题因行业而异,这里不多过多的讨论。
但是只要花时间去定义问题,再拆解问题。按照这个思路做,
一定可以梳理清楚PPT的逻辑。
接下来要说的是PPT的呈现方式上的套路。
我的经历告诉我,
PPT的呈现方式,有时候会远远重要于第一步信息的搜集。
如果这和你的认知相反,
不妨继续看下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PPT怎么做才好看?
如果你的PPT是给老板们看的,
那么,PPT的格式就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老板们没有耐心从不好看的PPT里找出美好的结论。
以下的格式总结,全部是干货,可以拿来直接用。
- 每页的标题放简洁的结论,表达该页中最主要的中心意思。
例如下面来自凯度的一份报告。这一页中有非常多的app平台和相关数据图表。凯度在这页的标题里,放了三个短句, 直接点明结论。不能让读者自己从图表中解读最关键的信息。
- 添加每页的导航栏,让PPT的流程清晰。
如果PPT的页面比较多,需要在每一页添加清晰的导航栏,来告诉读者,目前所在页面的内容是到哪里了。比如下面来自艾瑞咨询的PPT,在页面的左边边界处,添加了5个导航标签。到达某页时,相关的标签就会被加亮(比如绿色),其他不相关的标签则是灰色。清晰地告诉读者,目前的进展,和接下来还可以看到什么内容。
- 标题最好可以在一行之内,如果一行不够,注意两行的间距在1倍以上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小到很多人都不会注意。
但是注意到了,就能让PPT看起来更专业。
下面是两个标题栏的对比。
第一个图里,行间距是0.9,看起来两行有点挤。
第二个图里,行间距是1.2,两行文字看起来是不是没那么挤了?
0.9倍行间距
1.1倍行间距
如果要调整,需要在paragraph的菜单进入,找到行间距那里调整即可。
- 如果PPT页面有表格,表格要两端对齐
从美观的角度来说,表格要大气,所以要和标题范围对齐。
例如下面的例子,无论是表格,还是图表,两端对齐,文字的部分可以有空余。
千万不要小家子气,过于居中地放文字小的表格。
- 每页添加适当的颜色,聚焦关注点
每页颜色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三种。
用明显的,可以区别出来的颜色加亮最特别的关注点。
如下图的绿色柱子。
- 像讲故事一样,整理PPT的流程
最后这点,最难做到。PPT要有合理的逻辑。
而逻辑最大的意义,就是让读者容易理解。
可以一路顺着PPT的思路,和你最后达成共识。
所以PPT在制作完成后,需要由头至尾梳理一遍逻辑,
讲出一个故事线,
更容易传达自己的意思。
养成好的PPT制作习惯,之后每一次都这样做,
就会又快又好地做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