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怎么样才是更好的工具
本文主要内容:
真正的桂林米粉
既要也要的ppt
事实和观点
真正的桂林米粉
大街上其实超级多桂林米粉,
说来惭愧,一直没去过桂林,今年才打开了桂林米粉的正宗吃法。
第一:原来桂林当地人吃桂林米粉多是拌米粉,加料拌,花生米,黄豆,香肠,卤水,牛肉,笋干,辣椒,香菜,葱,自由选择定制;
第二:吃完米粉再喝汤,粉吃完了,再去加面汤喝汤。
朋友一再说,这个汤一定要喝。
本来对米粉不是那么感兴趣的我也觉得很好吃。
那我所在的城市的桂林米粉呢,满大街的米粉都是汤米粉,
汤米粉做法当然更方便,但和拌米粉的味道做法完全不同。
和原始的桂林米粉也完全不一样。
朋友说,汤米粉能做得快,
但是汤米粉如果要汤的味道合适,米粉就不会入味,
这就是为啥汤米粉不好吃的原因。
很多东西在传播,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名字没改,实质却和原来相去甚远。
既要也要的PPT
因为此我想起了3年前,和同事一起参加一个培训,关于制作ppt。
Ppt作为职场汇报的主流工具,绝对是一个有用的汇报工具。
但怎样的ppt是好的ppt?
一般要求有颜值,有思路,还要契合不同的场合。
所以这些年各类ppt的公众号如火如荼,ppt模板出售生意也不错,
还有专门的ppt制作培训班。
虽然本心里,对于ppt排版耗费的心力与思考的深度相比,
孰轻孰重我有明确的选择,但最后也从了既也还了(不得不)。
自此,同事们的ppt审美跃升了一个台阶。
但当时老师还说了另外一个话题,却影响我至今。
事实和观点
老师说了什么呢?
其实是关于“事实和观点”的一个观点: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了事实,并且固执己见。
我们都是成年人,但成年人并没有太多人能区分“事实”和“观点”之区别。
当年我感觉这位老师还是有些愤青的,
但这个观点让我开始去观察判断我和我周边的认知。
然后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事物的窗,
我慢慢理解和包容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那些存在。
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比如对于感冒到底应该是马上吃药还是等它7天自我恢复?
我和大宝爸观念完全不同,我习惯硬扛,他习惯吃药。
我俩没有医学知识,但观点不同导致行为不同。
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在这个事情上,谁对谁错好像也没有什么价值,或许本无对错。
但分辨和分别的能力我想是在加强的。
后来,我有发现成年人可能真的大多数不会去区分事实和观点;
因为这个世界上观点太容易,而事实却难以企及。
而桂林米粉到底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呢?
Ppt工具到底怎样用对工作最有价值呢?
万物相通。但不同的人理解、认知不同,行动更不同。
记录生活点滴,人生许多美好。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简介:家有二宝,地产设计从业人员,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永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