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技巧office技巧office经验

捏爆100个塑料泡泡后,我有劲继续改PPT了

2024-07-03 09:45:41


初秋,下午三点,寂静的编辑室,敲击键盘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靠一杯咖啡抵消午睡后,我亢奋地看着刚写完的稿子。窗外阳光骄艳如火,我却不能像它那么肆无忌惮。因为忙完这一篇,就可以接着忙下一篇了。

鬼使神差一般的,我悄咪咪打开美团外卖,用一种窥探式的目光浏览着五花八门的食物:广式肠粉麻辣烫,小面龙虾火锅鸡,在这个不饥不渴的时刻,竟是那么赏心悦目。

就像一针镇定剂,短短几分钟内,美食抚平了“办公室下午三点综合症”。数秒后,我神清气爽,疲惫顿消,重新投入工作。

虽然很快收到了毙稿的消息,我也只是轻轻叹口气,露出饱餐一顿后的微笑。

我是饿了吗?并不。

那是奇葩行为大赛?也不是。

我相信,这样无意义的“奇葩行为”,你一定也有:工作还没做完,但不是那么紧急,你想要片刻休息,又不想离开座位,甚至不想离开屏幕;最重要的是,你不想四肢瘫痪,两眼放空地发呆。

那怎么办呢?

潜意识里,你告诉自己,大脑需要瘫痪一下;可你的手指并不想闲着,它们好像有惯性,停不下来。

你不想完全放空自己,或者你不敢让自己“无所事事”。作为一只社畜,你哪里有停下来的资格呢?

在大脑关机重启的同时,你需要“有事在手上”。这时候,无意义的敲打和划屏就是一种精神按摩。

下午三点,自由而无用的时刻

时间是流动的,但有时候我们希望它停一停。

不是鸡汤意义上的那种“驻足停留”。一天中总会出现片刻光阴,不是我们身体太累,也不是精神过于怠倦,但我们偏偏就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那种片刻至多十分钟,少则一两分钟。

每当这种“虚无感”忽然涌上来,我们就需要一些无意义的“小动作”去填充它。

“虚无感”随时都会现身,但“下午三点”,是它出场的黄金时间。

在工作至上的日本,有个现象级的调侃说法:下午三点是家庭主妇出轨概率最高的时候。白日的枯燥和傍晚的沉寂相交汇,人心开始慵散,心力缓慢爬坡。

在办公室,下午三点也是个上不着边、下不着际的时刻。前面有一摊子做了和没做一样的工作,后面还跟着一摊子。既不想彻底放松下来,也没有动力一口气干完所有的活儿。

“无所事事”的状态只会徒增心理压力,我们拒绝;信息量巨大的社交软件太过诱人,进去就出不来了。

于是,条件反射般的,我们用胖脸解锁手机,随意打开某个常用APP:比如非饭点时刻的美团外卖,漫无目的地看各色食物划过屏幕;再比如离线地图,去走街串巷,正儿八经地“闲逛”;又或者,打开音乐app,静静循环一首没歌词的纯音乐,让大脑陷入死机。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开始想念傻瓜手机里的贪吃蛇,进入黑白一片的世界,不停撞墙死掉,又不断重头来过,就这样吞噬那些空虚的时间。

通俗一点说,我们只是想把自己当成一个傻子,全世界与我无关,我没烦恼,也没目标。在那些“无意义”里,我们暂时被允许不参与生活本身,被允许“生活在别处”。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从一出生就被缚以各式各样的牵引力,不断往上攀升,也同时戴上越来越多的枷锁。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效率和意义要求甚高的世界,在每一日的生活里,我们努力奋斗。那句“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被物欲盛行的当代社会视为圭臬。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不被允许陷入浑沌。那种“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的状态只会换来他人睥睨和自我嘲讽。

身体和灵魂,每个都要在路上,累不累啊?

难道,人就不被允许短暂回到迷离状态,“无用”一会儿么?

恍惚是压力的最优解

无用的时刻并非真的无用,它最大的作用,是彻彻底底的“解压”。

深度放松,不是与朋友游艇狂嗨,约会聚餐,或是坐在舒服的电影院里,大嚼爆米花。很多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刹那“恍惚”。

不用踏出城市森林,不用离开工作岗位,释放压抑的方式千千万,可以是盘核桃式的精神怀古,也可以在塑料包装袋上捏完一百个塑料泡泡,接着光速回血,再做三十页PPT!

网上传着一个短语,叫“中年男人的车厢”。大城市里,很多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每天开车回家时,要在车里静静坐一会儿才肯上楼。

哪怕只是三五分钟,他们有寂静、黑暗和烟头陪伴,脑子里空无一物,焦虑无声沉淀,是“彻彻底底”的那种。

片刻的寂然,当然远胜办公室里的电脑和白炽灯,甚至连家里温暖的灯光、妻儿的慰问,也不能带来更大程度的慰藉。

科学一点解释,这有点像“发呆”。“发呆”是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应激反应,是不经意出现的自发的安静状态,属于自我保护和调试。

但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发呆,当代“发呆”也不会是傻愣愣地盯着地板或仰望天空。我们的肢体习惯了忙碌,被物质填充的生活可以容忍浪费,却不能容忍虚无。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正在做某事”的载体,比如戴着耳机听歌,耳机给外界一种“勿扰”的信号,也给自己一种错觉:我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思考。

你不用逼自己对卖座电影大笑,也不用琢磨社交软件上的新梗。换句话说,你不用接收任何轻松或沉重的元素,甚至不用思考“我在干嘛”。

在别处,喘息一会儿

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规划时间,也没有人天生就懂得追求“意义”。

孩子专注地在花丛里看一下午蚂蚁,因为他们有大把时间。而成年人纵有再多时间,也不能容忍自己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上。

在那些百无聊赖的时光片羽里,我们恣意地享受心灵的短暂逃避,但也多多少少积累了几分对“浪费”的罪恶感。

在这个被“意义”框定的世界,学会短暂放下,是对时间和生命的另一种尊重。

电影《天使爱美丽》里,几乎每个角色都有各式各样的奇特癖好。

咖啡店老板喜欢看运动员失望地哭泣;艾米丽的同事喜欢把手指关节弄得咔咔响;怀才不遇的作家喜欢看电视里的斗角士被牛角戳中;对前女友念念不忘的男子喜欢捏塑料袋上的气泡……

他们拥有的,其实是一种微妙的生活审美能力,那些奇葩而无用的小动作使你成为你,使千篇一律的时光夹带了私货,生活拥有了喘息的能力。

兴许,在这种宽容和喘息中,很多一直困顿的事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如,苦思冥想而不得的灵感,或许会“偶得”。

偶得,是“发现”一些东西,而不是绞尽心思去“挖掘”。允许自己偶尔沉溺在无意义的时光里,用一种原始的、天然的眼光窥到自然的宝藏。

比如,在不吝挥洒出去的一刻钟“美团时间”里,我“偶得”了苦苦寻觅的灵感,下一篇10万+推文,你已经读完了。

作者 | 肖瑶

排版 | STAN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相关信息


电脑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友投稿及网络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及时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学窍知识网 Copyright © 2011-2024 www.at3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